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2009——2012年
光启小学 沈波
2009.9.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徐汇区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等文件精神,以《徐汇区教育系统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方案》为努力方向,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内驱专业成长。
二、基本情况
本人工作10年,职称是小学高级,一直从事小学语文、品德与社会(前身思想品德、社会)教学工作,以及班主任工作。10年来在学校的关怀和指导下以及自身的努力下,在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2008年9月,我有幸荣获了徐汇区教育系统“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称号,这个响亮的称号对于我本人来说,更多的是责任,同时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在实践中,锻炼成具有较有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三、现状分析
本人的个性比较随和,和同事相处和睦,与他人能较好地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在工作中能认认真真积极参与,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目前所存在的不足是:教学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还有待加强,缺乏比较系统的教育合力的整合,教学教育辐射力的加强。
四、发展目标与措施。
把教学一线作为成才平台,将自身业务成长融入于学科建设中,努力在实践中锻炼成具有较有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教学水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一)具体目标
1.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师德水平。
2.以新课程实施的推进策略改进研究为抓手,研究课堂教学基本规律,探索富有实效的学科德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有效性,开创课堂教学新局面。
3.强化学科高地的意识,积极参与学科高地建设工程,切实发挥自身的辐射、引领作用。
4.促使自身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研究反思能力,提升实践智慧。
(二)任务要求
任期内分别在教学展示、校本培训、带教指导、课程研究和网上交流五方面积极投入,并能取得成效。
具体实施
(一)课程建设项目
积极参与区组织的课程培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
(二)学习共同体合作项目
在专家引领下,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积极参与各类有有效的学习研究活动。
(三)个体自我培训
1.教学展示
(1)教学研究
要求与内容:在校极、区级层面或更高层面开设一节品社学科研究课,研究课积极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策略,在增强教学有效性和推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方面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时间与数量:每年至少一次,任期内完成至少3次。
(2)教学实践
要求与内容:精心设计每一堂实践课,将教学有效性真正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在这个基础上将其中的精品教案(课堂实录)或授课录像及相关文字材料在中青年骨干教师网络平台上展示。
时间与数量:每年至少一次,任期内完成至少3次。
2.校本培训
要求与内容:在学校范围内承担或参与一项以提升课程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项目)的设计与培训任务。
时间与数量:将培训内容分为3个阶段分入每学期培训中,在任期内完成一个校本课程培训。
3.带教指导
要求与内容:带教本校内教师,签订协议,明确带教目标,并在带教指导后能形成带教成果。
时间与数量:以学期为带教周期,共计4个周期。
4.课题研究
要求与内容:结合区重点推进工作,在任期内积极进行课题(项目)研究,至少参与一项区域相关课题的子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总结推进多种有效教学模式;探索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策略,推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时间与数量:
2009年下半年完成与课题相关的课堂实践。
2010年围绕所研究的课题完成结题报告、研究论文,争取发表2篇相关论文。
5.网上交流
要求与内容:广泛阅读,提升知识内涵以及人文素养,定期阅读各类书籍,并落笔写下能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心得体会;积极参与各类教研活动,在向同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投身于教育教学第一线,并能在实践中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定期小结,写出有质量的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等。
时间与数量:以学期为周期,共计4个周期,每周期内将以上鉴于实践得来的论文、案例、心得等不少于2、3篇在中青年骨干教师平台上发表,并定期公布个人履职情况。
6、班主任工作: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处理每一件事情,认真对待每一次班级活动,把班级管理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班级管理中;通过和学生谈心、座谈、开干部会议等形式增加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加深对学生家长及家庭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