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问题的提出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我们平时是否该注意自己施“爱”的方式呢?我认为,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但是,不同的花,最好盛开的方式也不同。班中总有一两个孩子性格内向,总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对他们,应多关心多照顾,给予更多的“宽容”,用“心情教育”法抚慰他们幼小的心灵!
二. 事情的过程
班中有一个“小萝卜头”,同学们都称他为欢欢。从他脸上,永远看不见笑容。一直是皱着眉,然后苦兮兮的看着你。问他10句,他也就回答你一句。面对这样的学生,无论是上课提问,还是老师与他沟通,都是很困难的。
例如,课中提问,每次问到他,他都皱着眉,一言不发,一定要老师问,你知道吗?他才会点头或摇头,但就是不开口。有时,碰到会的题目,他的回答声音小到只有他前面的同学听的见。渐渐的,我认为,他是对学校存在着一种恐惧。
下课的时候,劳动的时候,经常看见他一个人的背影。其他学生下课都在操场上开心的活动,他却坐在教室里玩弄他的橡皮。中午劳动的时候,大家都三三两两的完成着自己的任务,但也有说有笑,但他,仍旧是一个人,排着桌椅。好像尽量避开其他同学。我时常在想,像他这样孤僻的孩子,怎么成为运动员,怎么参加平时的体操训练。一定被教练罚的很多吧。
但是,直到有一次,我发现自己先前对于他是一个害怕学校学习生活的学生,喜欢一个人独处这样一个想法,是错误的。
某次中午,班中的学生在跳健美操,与他一起体操训练的同学也在跳,在此,我可以称他们这些人为欢欢的伙伴,因为平时训练的时候,他们与欢欢是同一个教练。有时欢欢有什么事,也都是他们来告诉我的。欢欢由于身高太矮,因此没有参加健美操。他很开心的看着他的伙伴跳操,那平时苦苦的脸上,此刻挂满了笑容。有几个动作他的伙伴做的不好看,他还会大笑,用他的小手遮着他的嘴,但我也看见了从没有看见过的他的牙齿。因为他笑的是那么开心,而他的笑容是那么灿烂和天真。当时,我有一种异常兴奋的感觉。是的,他也是一个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喜欢笑的孩子!
在此以后,我开始用我的关爱来疏解开他时常皱着的眉心。我时常在他吃午饭的时候,和他开开玩笑。他吃很多东西过敏,因此,我每次在他打开饭盒的时候,总会问句“欢欢,今天吃什么过敏啊?”。他也会浅浅的一笑。虽然那笑容只有短短的2秒,或者说,浅到不易让人发觉,但我还是看到了他的转变。有一次,他绿领巾没有带,我把他叫到身边,和蔼的问:“今天怎么没看见你的绿领巾呢?”他说:“被哥哥借去了。”“那明天一定要带来哦。回去跟哥哥说,大的要让小的。”他点头离去。第2天,他确实把绿领巾给带上了。
对于他成绩上的落后,我并没有急进的让他去补。每次读课文都让他单独到我办公室念。因为他时常需要很久才会开口回答问题。因此,我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等他开口读课文,并及时纠正。虽然他很内向,但是,他是个很有自尊心的人。因此,在班中大家面前开口读课文,他常常怕念错,而不肯开口。而让他单独在我面前念,反而对于他来说压力小了很多。
渐渐的,我眼中那孤单内向的欢欢开朗起来了。下课,也能看见他在操场上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身影;课堂上,也能听见他发言的声音。他的笑不再是我们奢望看见的,班中也常能听见我说:“哟,欢欢又笑了。”然后,是全班共同欢笑的场面。
三. 事件反思
如果,没有细心的发现,就一直不会看见欢欢那美丽的笑容。如果,没有用我的爱去照顾欢欢,那他永远是老师面前的“木头人”。从对他的启发,他的交谈中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内心很喜欢笑的孩子。因为家庭中对他的忽视,他时常关闭在自己的空间中。他做什么事情都很小心翼翼,怕做错,而受到责备,最终打击到他的自信心。所以
四. 得出的结论
内向的孩子,也有一个外向的内心。如果不去探索,就永远不会知道内向背后的原因,也找不到让一个孩子从内向变为外向的方法。平时的一个舒心的笑容、一句真诚的问候、一次豁达的宽容、一双温暖的手、一声鼓励……,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师爱。就好像我对欢欢开的玩笑,其实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让我接下去的教育变得更为容易。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