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概况 | 校园动态 | 师资队伍 | 学生工作 | 科技园地 | 招生入学 | 教育收费 | 党务公开 | 学校地图 | 健康促进 | 心灵驿站 教育督导  
 
  相关内容列表:
让心灵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浅谈学校美育教育与学生德育相结合

作者(来源):李 莉    发布时间:2017-10-20

  要: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能力教育,它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感受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美学的角度讲,德育的目的应该是通过说服、教育、管理、影响、感化等多种方式去把学生塑造成为美的人,使他们既具有相貌、体态、服饰、行为、风度等方面的外在美,也具有精神品质、心灵和情操等方面的内在美,而且培养学生的内在美应是德育主要目标。由此看来,美育和德育的主目标应该说是一致的,关键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是否研究了学生的心理,是否把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了。

关键词:美育,德育

一、谈谈美育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审美是重要的目标,审美情操则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将美好世界观、人生观向学生慢慢渗透。

学校美育虽然不是一种知识教育,但是却是一种能力教育,它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感受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近几年来,伴随着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实施,更证明了学校美育不仅仅只是一两节美术课,也不是个别学科的简单教育的渗透,美育应该作为一门与德、智、体、劳既有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重要课程,在教授实施过程中需要渗透德育教育,并且需要把美育与德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认为只传授美术知识,而不塑造心灵,是培养不出健康的人才的,教书和育人应该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我常常在美术课后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孩子绘画的确非常出色,技法掌握得也相当娴熟,美术课堂上也是遵守纪律,但绘画过后教室总是一片狼藉,教室无人扫,垃圾到处扔,看到老师在捡拾垃圾,仍然会旁若无人地继续制造垃圾;更有甚者,还会拿着绘画用的黑色记号笔“自由”地在课桌上“驰骋”……自私自利正充斥着他们的心灵。作为孩子的老师我深深感觉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许仅凭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远远不够,对于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在美育教授的同时渗透德育也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彻底改变以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三、美育与德育相结合

缺少美的生活就像沙漠缺少绿洲一样枯燥单调,对美的追求体现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同样也时刻存在于学生的生活当中。例如,刚刚懂事的孩子就喜欢穿好看的衣服,听大人的夸奖;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因为得了小红花而欣喜若狂;小学生、中学生更会有意或无意地欣赏和表现他们心中的美。

从美学的角度讲,德育的目的应该是通过说服、教育、管理、影响、感化等多种方式去把学生塑造成为美的人,使他们既具有相貌、体态、服饰、行为、风度等方面的外在美,也具有精神品质、心灵和情操等方面的内在美,而且培养学生的内在美也是德育主要目标。由此看来,学生爱美的本性和德育的主目标应该说是一致的,与美育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关键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是否研究学了生的心理,是否把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如果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割裂开,生搬硬套教学内容,则无法实现美育与德育相融合。

德育应该在小学生道德观开始逐渐形成时切入,并且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过去的思想教育往往局限于谈心、批评、或制定守则、规范去要求学生去做什么、禁止他们不做什么,这种做法,就好像是用脚踢汽车想它发动一样,效果不会好。最好的做法应该是让美育与德育联姻,用美去充当学生的心灵的养料,让心灵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美术教师进行德育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注意改善与学生的关系。我们研究教育,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做到寓理于事,以理服人。要淡化德育痕迹,就是要根据学生接受的能力,因势利导,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如一次美术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小学生在开小差、做小动作,暗示几次都不改正,我将他叫上讲台,请他在黑板上左手画正方形,右手画圆形,并且要求他要左右手同时进行作画,那位小学生尝试了多次后一脸无奈地表示画不出来。我问:这说明什么道理?学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借事明理,让学生懂得了道理,没有批评、训斥。

高尔基说:“按天性说来任何人都是艺术家,都想把美带进自己的生活。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对美的理想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美育正是培养人们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最佳途径。

美育与德育相比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它具有形象性,利于认识和理解;具有情感性,容易以情动情,使人们从审美中受到陶治和教育;具有愉悦性,能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激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审美愉快,在享受中受到教育。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外表美更有内在美的人才,必须把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例如:培养学生注意礼貌语言,不说粗话、脏话,通常德育的手段往往是在学生守则或日常行为规范中规定:要讲文明、讲礼貌,注意使用礼貌语言,禁止说粗话、脏话等,用这些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有时学生就难以接受或真正接受。而运用美育这一手段,让学生了解注意礼貌用语,注意语言的纯洁、文明,是一个人美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风度,是一种荣誉,这样能引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在我遇到美术教室垃圾成堆时,我不能生硬地批评教育学生注意保持地面整洁,而是应该换种方法,把学生带到远处让他们自己看教室是否整洁、干净?让孩子自己感受是垃圾成堆感觉舒服,还是教室里干干净净更好。

对待孩子主观上并不认同你的观点时,教师更应该做一个善导者。美育和德育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也不是相互代替。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要求学生做到的说成是美的,禁止学生做的说成是丑的,要求学生去追求美的,摒弃丑的,同样是难以做到的。美育中的渗透德育,应注意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对学生错误的动机和行为不可一味否定,让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过度打击;对学生良好的成绩和表现,亦不可过分夸大宣传。

要想运用美育的手段以达到德育的效果,首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认识和辨别、鉴赏能力。其次作为教育者,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去认识美,使学生美的观念的需求得到满足,产生美和感动。例如在我国特有的民间绘画、民间工艺及国画教学时,我往往会追溯历史,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特有的绘画方式(国画)的神韵,赏析艺术的要点向学生详细地进行介绍,不仅如此,大量的艺术品欣赏在课堂中也能发挥作用,让学生在“美”中自然领悟,从而建立自己正确的观点和看法。

美育中渗透德育,如果偏离美育的规律,没有美术作为载体就难以进行。在教授学生技能的同时,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来,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不能把人生道理、价值规范等生搬硬套地硬性渗透,让学生们被动接受。德育渗透的重点是要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的形成。

学生是孩子,有时他们虽然认识到什么是美的,但自己还不知道如何去表现美、创造美,也就是不一定知道怎样使自己的语言、行为以及心灵等美丽起来。这就好像鱼是美的,但你不能只给学生一条鱼,还应教给他们捕鱼的技术,这就是“钓胜于鱼”,让他们自己去获得美的东西,这还需要平时持之以恒的培养、陶冶、实践。美是一个目标,美育与德育互相渗透后,才能在孩子的心灵中真正撒播下“美”的种子,从而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张家素.追求卓越的美术教育生涯[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版权所有:光启小学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40号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零陵路811号 邮编:200030 电话: 64381959
建议使用IE5.0以上浏览器 建议采用1024*768的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