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光启人文资源,开展学校教育活动的方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和依据
徐光启——明朝伟大的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他以赤诚之心示祖国,以开放之心献科学,以进取之志求真理。传播文明之火,做会通中西第一人;身居高官,奔走呼号,殚精竭虑图自强。明末清初的查继佐赞美他:“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访坐论,无间寝食。”
徐家汇是先人徐光启的故乡,在先人徐光启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值得自豪的精神财富,再加之光启小学是以先人徐光启名字命名学校,又身处繁华的徐家汇,“光启”的人文资源是值得我们去挖掘利用的,特别是为学校教育所用。其依据是:
1、个性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依据。从个性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个性、社会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内容与范围,决定着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与品质。为使各种社会因素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充分利用光启人文资源,并将这种资源的内涵作为一种特定的"情境"加以把握,设计出一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优化社会环境,从而减少学生心理行为发展的盲目性。把光启人文资源转化为积极的教育因素,有利于学生接纳和内化,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
2、新课程实施需要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当前,基础教育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中,各种社会因素制约和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内外教育环境的差异,说明单靠学校封闭式的教育已经行不通。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传统教育的弊端日渐彰显,学生自主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问题与教育脱离学生成长规律,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练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教育资源之间的整合和协调,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努力营造和谐开放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教育法规依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爱国主义教育要注意榜样引路,典型示范,通过歌颂、宣传示范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卫国之志和效国之行,引导、教育和启迪青少年的觉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动力和效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从当前教育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确立人生观、世界观的精神核心,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先人徐光启尽管他生活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但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勤俭品质、率真个性等特征在当代依然有其生命力,正是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4、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要发展,尽管要靠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的指导、推动并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学校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样是十分重要的,这主要表现在明确办学的思路和目标,探索和寻求自我发展的路子,形成自己办学的风格和特色等方面。开发利用光启人文资源,一方面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同时也能借助徐光启在海内外的声誉和影响来提高学校本身的层次和品位。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实践依据。
因此,挖掘光启人文资源,融入到学校教育之中去,是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的。
一是有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徐光启。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徐光启的人生经历及时代背景→探索徐光启主要事迹→理解、认同徐光启的主张及风格),使徐光启的人品事迹、文章道行深深印入学生心灵之中,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塑造出一个令人敬仰的徐光启的形象。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徐光启清醒的认识到中国文明由于过于专注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方面而使其在数学,几何学,逻辑学方面落后西方文明几百年,翻译并极力推广《几何原本》等西方科学名著,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推广甘薯,土豆等美洲高产植物种植,大力发展火器制造技术和火器在战争中应用理论,既使生活在今天现代文明下的我们也会对徐光启远远超越他所处时代的惊人成就而感叹和倾佩。因此,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成为光启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最具特色的内容。
三是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光启的人文资源不仅仅局限于爱国精神,它还包含着勤俭品质、文学才华、率真人格等内容,作为"人"的特质的蕴含量非常丰富。如果通过这种榜样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加以引导,就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促使特色教育的形成。
四是有利于教育学生把自身的思想、修养、学识、行为等与时代需要融为一体。徐光启生活在明朝末年,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徐光启富于爱国的热忱,他希望能够利用科学技术帮助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后来徐光启在43岁时终于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徐光启在垦荒、练兵、盐政等方面都多所建树。 今天,我们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来教育学生时,不仅要使学生受到徐光启人文精神的熏陶,更重要的是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具有胸怀祖国、高瞻远瞩、协作奋进、心胸坦荡等时代精神,培养出一批批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五是有利于增进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的情怀。有些学者认为上海文明的肇始者,是明代进士徐光启,他可算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上海人。今天上海人的某种素质,可在徐光启身上找到一些踪影。比如,开通、好学、随和、机灵,传统文化也学得会,社会现实也周旋得开,却把心灵的门户向世界文明洞开,敢将不久前还十分陌生的新知识吸纳进来,并自然地汇入人生。
总之,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挖掘光启人文资源中的爱国情操、勤俭品质、科技创新等内容,赋予其时代特色,并有机地融入到学校教育活动中,就能建立起富有光启人文特色的学校教育体系,从而达到培养现代化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确立课题,明确并落实研究任务、内容。
2、与老师和专家一起组织分析、讨论。
3、收集资料,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预期效果。
(二)实施阶段
主要是制定实施方案,并进一步开展实践活动。
(三)总结阶段
收集资料,归纳总结,分析研究,写出结题报告。
三、实践与研究的成果
一年多来,光启小学课题组围绕徐光启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并搜集了最有说服力的第一手材料,进行总结研究,并认为,至少有三点已成为开发利用的成果:
⑴以“光启纪念馆”为基地,定时定点开展系列活动;⑵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完善;⑶尊重个性,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的形成。
(一)有效利用“光启纪念馆”,为学校开发利用光启人文资源,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徐光启纪念馆位于光启公园内,
徐光启纪念馆分为四大陈列:徐光启生平、《农政全书》与《几何原本》、《崇祯历书》与《徐氏庖言》以及徐光启与上海。
纪念馆展示了徐光启画像、家书手稿、农业试验“手札”、明刻本《农政全书》、清刻本《几何原本》、最早传入中国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以及现藏美国旧金山大学的上海土山湾画馆所作之徐光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四幅人物水彩画等一大批珍贵资料。
2009年,光启小学与徐光启纪念馆签订共建协议,将徐光启纪念馆作为光启小学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使人文资源从"无形"到"有形",是光启人的一大独特构思。目的在于激励全校师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更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二)利用光启纪念馆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活动,大大加强了德育功能,使开发利用光启人文资源成为光启小学德育教育的最大特色。
从与“光启纪念馆”共建之日起,学校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潜在的资源,制订可以具体操作的活动形式,实施开发利用的战略。
首先,直观形象的始业教育,给学生以强烈的第一印象。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团,二年级学生入队,学校规章制度相伴随,德育处都要及时安排学生参观光启纪念馆,初步了解徐光启其人其事,初步认识徐光启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一踏入光启小学,就强烈地感受到了学校的人文特色,使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一开始就步入一个富有指导性的轨道。
其次,和学科结合,多渠道深入了解和认识徐光启。语文:四年级课外阅读《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品社:浙教版五年级下学期《四大发明》;第十册《科技为人类造福》;数学:学习几何知识时,知晓《几何原本》;自然:了解徐光启在天文、历法、农业和水利等众多领域的重要贡献。
第三,形成较为稳固的有关徐光启的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故事会、演讲会、等活动形式,使德育活动分层推进,有序进行,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爱国主义教育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可分为三大实体:祖国的自然实体;祖国的人文实体;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实体。就祖国的人文实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层次:人际关系;祖国的传统文化;祖国发展中的现代文明。小学生对祖国历史传统、文化艺术、科学技术、语言文字、道德风尚还没有一定的了解,对我国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教育家也不具备一定的常识。因此,徐光启人文资源中的德育内容成为我们开发利用的重点。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学校政教处联合其他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现举例如下:
1、一、二年级学生在光启纪念馆举行入团、入队仪式,并参观光启纪念馆。
2、三年级同学中选拔,组织“小小志愿者”讲解员队伍,义务为低年级同学和周边社区居民开展讲解。
3、四、五年级同学在光启纪念馆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
4、开展“徐光启诞辰450周年纪念日”系列活动——“光前启后”揭匾仪式,
通过这种有层次的活动,许多学生受到了感染,产生了共鸣,达到了预期效果。应该说,徐光启的爱国、爱科学和创新精神是使学生产生这些实际行动的动力之一。
第四、组织学生参加重大纪念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显性感受。每年的清明节扫墓、徐光启诞辰纪念日,学校都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从中领略先人徐光启的爱国风采。这种感受往往是深刻的,这种印象往往是不可磨灭的。
光启小学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计并实施各种形式的活动,目的就是要建立一种爱国主义情感体验系统,也就是要建立一种伴随着一定的情绪过程,由个体的知觉、注意、思维以及其它心理机能共同承担的人的生命存在方式,使之变成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基地,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地构成一个完整的情感体验系统,从而达到了 "它把观念、评价和目的都囊括在内,并且作为观念、评价和目的之间的纽带影响着我们的行动,感染着我们的观念和状况,组织我们的印象并调节我们的情感;它始终存在在那里并始终起着作用" 的目标。
(三)组建OM科技社团,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创办特色学校提供契机,走出一条"尊重个性,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办学道路。
学校将科技创新与“头脑奥林匹克”一校一品相结合,组织了“om”团队,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每年学校组织同学开展“创新大挑战”、“OM亲子擂台赛”等活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在一年的实践和研究中,光启小学紧紧依靠“光启纪念馆”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开掘徐光启人文资源中的有利用价值的因素,融入到现代学校教育活动之中,引导学生认识它们并内化为自身素质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光启小学特色的办学道路。
四、分析与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思考,光启小学从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且从中认识到:历史人文资源在学校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是极有意义和价值的,但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明确研究主体。
为了"利用"资源,首先必须是"开发"资源,因此,也就不能排除对"资源"的研究;但绝不能把资源作为研究的主体。就光启小学而言,对徐光启的研究是必要的,但把徐光启作为研究的主体却是徐光启研究者的事,而光启小学研究的主体应当是学生,是从徐光启人文资源中去开掘出有利于主体发展的因素,在教育实践中去探索有利于主体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唯有这样才是正确的研究方向,才有可能卓有成效。
体现时代精神。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资源,即是历史的积淀,今天开发和利用它,自然是古为今用,那就得推陈出新,注意历史与现实的延续性、相对性、相融性,正确处理传统与现实、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徐光启这位明朝的科学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杰出人物,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思想轨迹和行为规则。我们今天要开发和利用他身上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但决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引导学生去感知徐光启,教育学生象徐光启那样把自己的爱国热情、毕生精力、智慧才华奉献给祖国,从而使历史名人的精神财富在塑造当代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过程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循序渐进原则。
历史人文资源,顾名思义,是"历史",与现实社会生活毕竟是有距离的。因此,应当遵循教育主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设计出从易到难,从感性认识逐渐向理性认识过渡,从直观向抽象过渡,从最初的了解客体到最终的内化主体的系列教育活动,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有序系列,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形式活泼;同时抓好以科技社团中学员为骨干队伍的"点",然后通过"点"辐射到尽可能大的"面"。
着眼正向隐性功效。
隐性课程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大主题之一,它强调的是不明显的学校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气氛,是一种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众多的教育理论学者都承认隐性课程在许多方面比显性课程更有效。开发和利用历史人文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即是隐性课程的设计,使学生拥有一个有形和无形共存的情绪体验基地。通过各种活动,让历史名人的人文精神去感染、感化学生,构建一个情感体验系统,使学生的知觉、感觉、体验等心理动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在无意识间完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情绪体验,并长久地保持下去,从而产生长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