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道德场”构建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光启小学 汤英
一、研究的背景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作为一个礼仪之邦,一直以来十分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就是要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从而通过个体道德水平的提高来促进社会道德的进步。
班级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这一生活空间中,诸多班级道德因子之间互相作用、互相碰撞、互相融合,对学生进行道德影响,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而这诸多的班级道德因子只有在一定的道德空间,才能相互作用、相互碰撞。学生生活于班级道德场中,无时无刻不受到场中各种道德因子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力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对班级道德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从教师如何对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施加道德影响的角度来思考的。一方面,道德知识传授重说教,轻体验。德育教育缺乏实效,空洞乏味,缺乏体验。行为规范训练目标倒挂、层次不明,重他律、轻自律。另一方面,忽视教师在学生道德行为养成过程中的榜样和楷模作用。缺乏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奉献精神不够,重“学高为师”,轻“德高为师”;课内课外言行不一,使学生否定其教育的真实性。另外,学校虽然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但由于多种误解,妨碍了各方面力量的凝聚,使得学校道德教育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因此,利用班级道德场对学生开展无形的潜在的道德教育,对加速学生道德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教育创新要着眼于教育人和培养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今天,德育创新已成为教育创新的重点、难点和制高点。因此《班级“道德场”构建的实践研究》,其价值和实践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构建班级道德场是对班级道德教育研究视角的转换。以往,人们对班级道德教育的研究,大多是对教师如何对学生直接或间接施加道影响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仍然具有较强的行为主义色彩,它的思路就是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发生变化,并不能很好地揭示学生内化道德影响的机制。
班级道德场的构建,目的就想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通过各种道德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普遍实现道德发展;通过班级道德场的构建,使教师学会从班级整体出发,优化班级道德场,进行班级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实效。为此我们进行了《班级“道德场”构建的实践研究》的探索。
三、理论基础
(一)夸美纽斯的班级管理理论: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在班级中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而每一位教师应该给自己提出本班的目标和任务,并且要十分熟悉它,然后根据它来安排一切活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最必需的东西,即道德,然后是待人接物方面的美德,最后才是生活的外部装饰——科学知识。教师必须像父亲一样对待学生,成为学生各种美德的楷模。
(二)卢梭的学生主体思想:卢梭把教育对象置于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把教育过程变成自我教育的过程。卢梭认为,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这个人,而不是去适应它本身的东西。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在于拿什么东西去教导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他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而是促使孩子们去发现这些准绳。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现实个性出发,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通过个性化和社会化、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促进其个性的自主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能促进班级功能的再生和发展,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四、研究的目标
道德场是在一定到的情境中各种道德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并交换、传递道德信息、道德能量的过程和相互作用得以产生的空间。一定情境中的道德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产生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这种道德力量是推动处于道德场中的道德主体的道德发展,还是阻碍道德主体得到发展,完全取决于其所处的道德场的性质如何。积极地良好的道德场将会产生正道德场力,推动道德主体的道德发展;消积的道德场就会产生负道德场力,阻碍道德主体的道德发展。
班级道德场是影响青少年学生道德发展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场。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学校是影响其发展的三股力量之一(家庭、学校和社会)。班级生活是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道德场的性质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健康积极的良好的班级道德场,具有重大的德育价值。学生在良好的班级道德场中,可以直接吸收和体验到有价值的经验,促进道德品质的发展。因此,本次班级道德场的构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一)构建班级道德场中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二)构建班级道德场的各个班级道德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空间。
(三)构建班级道德场中班级环境、班级氛围和班级文化所起的作用。
五、研究主要内容
(一)班级道德场的建设中有两个关键的因素——教师和学生。
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班级中人际关系的主要两种关系。班级中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团结、友爱,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能够激发班级中学生的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产生亲社会倾向。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不利于学生的道德发展。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班级道德场的重要内容之一。融洽、和谐、富有情感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接受教师的劝导,愿意按教师的要求行动,而且学生也在无形中模仿教师,把教师作为最高到的权威,加速道德内化。
生生关系。生生关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班级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品德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充分说明了:班级内融洽的同学关系,既能满足学生安全需要,又能满足学生爱的需要,还能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这样学生能体验到与他人的情感联系,体验到受尊重,体验到人情的美好。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是道德教育的手段,更是道德教育重要的内容。
(二)班级道德场构建中的两个子系统——情境要素和心理要素。
第一,班级道德场的情境要素是指班级环境、班级氛围、班级文化等。它是影响道德场传递到的信息、辐射到的能量的各种情境性道德因子的总和。是整个班级道德场的背景、前提,是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的影响源,它决定了班级道德场的性质、作用力的大小等。
第二,班级道德场的心理要素是指学生个体道德认识、道德意识、道德需要、道德动机等个体心理要素。班级道德心理场是班级道德场中影响到的信息、道德能量传递和辐射的学生个体道德心理要素的总和。班级道德心理场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发展状况。
六、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0.6——2010.10)
1、确立课题,明确并落实研究任务、内容。
2、与老师和专家一起组织分析、讨论。
3、收集资料,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预期效果。
(二)实施阶段(2010.10-2011.5)
1、整理光启小学《班级“道德场”构建实践研究》课题中有关成果资料;
2、制订构建班级“道德场”建设中新的运行模式与机制。
3、问卷调查,采集在教育过程中有关班级道德场建设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三)总结阶段(2011.6)
1、完成整体性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终结论证;
2、听取专家意见为结题做好一切资料准备。
3、完成结题。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运用文献法和行动研究的方法,从两大方面对班级道德场进行研究。
八、研究途径和方法
良好的班级道德场的构成,要经历一个由松散的班级道德场到紧密的班级道德场,最后发展为融合一致的班级道德场。班级道德场经历的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一定是要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构建下进行的。
(一)发挥积极的道德意识影响
道德意识是指在道德活动中形成并影响到的活动的各种具有善恶价值的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以及各种道德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对于学生的良好的道德意识的培养,我们一方面通过道德价值观灌输、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品社课等课程进行直接的道德教育的方式。另一方面,学校狠抓师德师风、班风的建设,通过教师的人格,班级文化等多种方式对班级进行道德影响,促进良好的班级道德场的形成。
(二)合理制定和执行班级纪律
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都是班级纪律的组成部分。纪律不仅使班级道德场的正常运行成为可能,而且通过纪律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和责任的道德品质。在通过纪律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时,我们注意做到:
(1)教师自己首先严格遵守班级纪律,因为教师的形象是学生的道德权威。
(2)在制定班级纪律时,注重学生的意见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制定班级纪律,让学生体验到相互尊重和合作。
(3)引导学生理解纪律并自觉的遵守纪律。
(4)在执行的过程中,对不同程度的违纪做不同程度的处理,帮助学生自我控制。
(5)通过交流增加师生、同学之间相互了解。
(三)组织开展教育性的班级活动。
组织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可以促进练好班级道德场的形成。在班级活动中,学生个体不仅得到道德锻炼,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责任等核心价值观,内化各种道德关系,促进自身道德品质的发展,而且在活动中学生个体也学会怎样正确、恰当的待人接物。在组织开展班级活动时,我们注意做到:一个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注意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多样性。注意活动的全员性。
为了配合此项研究,我们特别开展了《“礼•才”总动员-------光启小学“红领巾银行”》的活动。 在中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广泛听取意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了“红领巾银行”的行规,明确了行长、分行长、储户小组长、一般储户的义务和职责。建立了自主的管理体系:成立“红领巾银行”管理委员会,聘请学校大队辅导员为顾问,大队部为“红领巾银行”总行,推选大队长为总行长,各中队为“红领巾银行”的分行,各中队推选一名同学为分行行长,各分行组建若干储蓄小组,每位队员都是银行的储户。各班级以“小小银行家”、“小小储蓄员”、“未来的银行家”等新颖的形式给学生搭建活动的平台,开展的每一次活动,各分行的成绩都将以分数的形式储蓄在学校总行。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红领巾银行”总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为每位小储户提供多方面的存储内容:
1、储存道德-----存储美好品德和良好习惯。
(1)“存储爱国、心有祖国”;
(2)“存储友善、关爱他人”;
(3)“存储诚信,表里如一”;
(4)“存储感恩,孝亲敬长”;
2、存储礼仪———存储文明行为和卫生习惯
(1)“存储举止、仪表文明,树彬彬有礼形象。”
(2)“存储卫生、劳动习惯,坚持到底不放松。”
3、存储才能----存储自立能力和艺术才干。
(1)“存储自立与团结,团队精神闯世界。”
(2)“存储知识与技能,博学多识有才干。”
“红领巾银行”不只是局限于班级,在家里由家长监督同样可行,学校定期发放“红领巾家庭存折”请家长给学生在家里情况打分,并提出表扬和改正建议。在家庭开展 “把快乐献给妈妈”、“今天我当家”等体验活动,利用假期在社区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由社区干部为参与活动的同学打分。让我们的队员在学校、家庭、社区的每个角落绽放道德之花,用实际行动使道德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道德最重要的老师。
(四)创设理想的班级人际关系
班级人际关系是班级道德场中要道德因子。构建良好的班级道德场要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设理想的班级人际关系。
关注“班级道德场”的师生关系建设:师生关系是班级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到学生的知识学习,也影响到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教师在师生关系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
开展“温馨教室”建设工作。首先,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只有体验到尊严感的学生,才有学习的兴趣,才懂得尊重人的重要。其次,要求教师要信任学生。因为信任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己的勇气,体会到自己的生存价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诚信意识。第三,要求教师理解学生。要求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体谅他人的精神。第四,要求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最后,要求教师把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起来。
关注“班级道德场”的生生关系建设:
班级生活中同学之间彼此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形成班级内生生关系。协调和处理好班级内的生生关系,对构建良好的班级道德场,促进学生的品德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互容,给每个学生归属感。
互律,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互爱,达到生生关系的最高境界。
(五)加强积极的班级文化建设
1、突出精神文化建设,明确目标,塑造心灵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级奋斗目标”的确立对学生的思想发展有重要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个班级应结合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能体现梯次效应的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我们还要求班级把目标上墙,以便时时激励学生。在10年9月开学初的班级环境美化检查中,我们看到了“班级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自主学习,和谐发展”, “争当文明学生,争创示范文明班”。等很多具有年段特色的、班级个性的奋斗目标。
(2)开展班级形象设计活动
为了使班级建设在校园文化中显示出独有的魅力,更为了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培养每位学生的小主人意识,学校大队部在10年10月推出了一次班级形象设计评比活动。把抽象松散的集体,实化为可以触摸的形象,如设计班名、制定口号、班风、学风,设计卡通班徽、班级网页等。给班级以自己的标识,凝聚班级所有成员的力量与智慧。此项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他们积极参与,“硕果园”、“起航”、“小蜜蜂”等各具创意的班名在活动中纷纷诞生,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绘画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的良好品质,教育用自己的双手共同建设班集体。
(3)培养良好的班风
班风是班级的精神面貌,良好的班风能营造一种朝气蓬勃、催人向上的氛围,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学校每学期一次的“文明班级评比”、“示范文明班级评比”班级考评活动,并利用“红领巾广播”平台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促使学生的好思想、好品德得以保持和发扬,不良的言行得以改正。最关键的是开展评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2、强化制度文化建设,规范行为,刚柔相济。
(1)明确班干部职责
针对某些班级存在的班干部职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状,学校于10年12月组织开展了一次优秀班主任论坛。由上一年获得区先进班级和优秀班主任作为论坛手,向全体班主任介绍班级管理艺术。论坛中,每一位论坛手都无一例外地谈到了班干部培养的重要性。低
(2)制定刚柔相济的班级管理制度
针对部分班级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学校要求每班制定刚柔相济的班级管理制度,并且公开。要求班主任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己已有的班级管理经验,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富有本班特色的班规。班级制度的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不良行为,然而不能杜绝学生的不良行为。正所谓柔能克刚,当制度融进爱心,这块冷冰的钢铁才会变暖,才会温暖学生的心。因此,在创建班级制度文化的时候,我们提倡多点赞美,多点关爱,多点微笑,让班级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
(3)加强午会课、班会课管理,充分利用舆论阵地,扩大影响。
午会课、班队会课是舆论阵地,是班主任向全班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是班级管理不可缺少的课。在班会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进行批评与在自我批评,形成正确的舆论力量。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部分占课现象,学校进行了午会课、班会课改革。学校规定了年级段每天的教育主题,班主任们共同备课,制作课件,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午会课的质量。使午会课真正做到了每日定主题、课课见成效。
此外,学校行政还加强了对午会、班会的推门听课,通过听课,我们发现了班主任们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正面引导学生,渗透德育,使午会课成为学生欢迎的“精神食量”。
3、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环境育人
(1)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班级是学生的学习场所,更是学生温暖的家园。教室布置要突出班级特色,彰显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要充分利用每一处地方,让每一面墙壁说话,通过“读书角”、“猜猜我是谁”“班级园地”“读书专栏”“班级明星”“班级宣言”"表扬“几个板块,让冷淡的墙壁充满温情、洋溢热情,涌动激情,让同学们在友爱、奋进、竞争中不断地进步。
我们要千方百计利用好班级这块阵地,让学生们迈进校园,走进教室,置身于处处整洁、美观、优雅的班级中,获得良好的心境,促使学生奋发向上。
(2)让每个学生都会“聆听”墙壁“说话”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对墙壁的“说话”无动于衷或是熟视无睹。针对这一问题,学校要求每位班主任都组织学生学习背诵,融入孩子的脑海,融化在他们的言行中。这样就避免了班级布置成为一种摆设的命运。学校还要求班级要不定期更新墙壁的“说话”内容,让物质文化丰厚班级文化的建设内涵。
4、重视活动文化建设,展示个性,和谐发展
在班级道德场构建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班级层面的活动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讲都很欠缺。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出在班主任的思想认识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学校尝试了以下措施,转变了班主任的“智育为上”的老观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
(1)理念学习先行
为了更新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我们派送了部分班主任参加了市级层面的班主任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写好心得体会,发表在校园网上,以便与更多的老师交流思想,共同提高。在学校层面,我们针对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忽视,我们印发了《班级文化在活动中鲜活》、《班级活动的文化追求》等文章给每位班主任学习,让班主任通过先进理念的学习研讨,更新观念,认识到活动的教育意义,认识到丰富多彩纷的活动是班主任工作发挥作用、产生效益的纽带和载体,积极探索“活动育人”的方法。
(2)开展活动设计
充分有效地利用班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好途径。在认识到活动的诸多好处后,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保证班会课的质量,严禁占课和放羊式教学。学校德育处组织班主任进行主题班会方案设计征集活动,要求内容和形式都必须富有童趣。活动大大提高了班主任设计班级活动的能力,促使教师在每周一次的队活动中及早策划,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3)学生主体参与
活动不是目的,不是成果,是过程,是手段,是契机。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占主要地位。为避免活动主体缺失,学校大队部通过少先队队校,培训了一大批学生骨干,通过学理论、看录像、模拟实践等形式,小干部的活动组织能力得到提升,成为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4)开展班级活动,满足交往需求
在班级活动已经成为班级的常规活动之后,班级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此时,学校对班级活动文化的建设又提出了更高层面的建议。如考虑到单纯的班内交往已不能满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交往需求,可以展班际活动的尝试:如同年级班级之间的班际活动,相同特色班级之间的班际活动,或者是“大手牵小手”结对班级间的联谊活动、文体比拼活动等,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
十、研究成效
一年以来,通过班级道德场构建的实践研究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班级道德场的构建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发展,使班级成为了学生的理解道德、体验道德、传播道德、实践道德的场所。
1)“让每一堵墙壁都能说话”,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在实践中达到自我教育目的,从而实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在“我爱我家”展示评比中,有个班级教室黑板上方悬挂着一条横幅“用好道德大磁场,凝聚班级你我他”,时刻警醒同学们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教室侧墙壁悬挂着“校园的每一处,有着我们人生处世的祈祷和启示,望我们抓紧时间,在阳光下成长”、“我们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热情但不冲动”;队角栏张贴着醒目的班规——《我心中的家园》和《特色文化》——“心灵对话”、“学法交流”、“美文共赏”、“书画欣赏”和“佳作共品”,从而使班级文化通过营造一种规范、和谐的环境得到体现。
2)班级道德场通过榜样示范作用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班级道德场的构建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习惯。班级道德场构建目的是为了影响、教育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通过班级道德场深刻教育违纪违规学生;另一方面,可以警示教育其他学生。
3)根据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光启小学《一日常规》德育要求,以道德场中“四个基”作为行为养育目的:①基本礼仪——以礼待人,文质彬彬;②基础文明——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得体的服饰打扮,优雅的谈吐举止;③基本规范——遵守校纪校规,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④基本准则:宽容、豁达、真诚、守信、合作、不屈不挠、坚忍不拔。通过“五星评比”(学习星、礼仪星、合作星、体育星、进步星)对每位同学进行“星级达标”,最终成为“星级示范队员”。
4)通过班级道德场的构建,让每一位学生在融合德、智、体、美、劳的主题系列活动中接受道德熏陶,培养了学生团体精神、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开发学生智力。每一次班级活动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寓教于乐,教育和疏导相结合,如召开主题鲜明的主题班会、辩论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自然会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促使班级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在班级道德场的构建中, “永不言败,永远进取”成为共同价值观。
“永不言败,永远进取”这种进取性心理不能靠说教,主要是通过参与竞争,在实践中培养和形成起来的。在学校,最能调动一个班集体同学的情感莫过于体育竞赛。在学校体育节活动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全部潜力,调动班级全部积极因素,众人一心、众志成城。因为体育精神的真正内涵就是更高、更快、更强,其本质就是竞争的、进取的。班主任积极参与活动策划、组织,同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拔河比赛开始前,一个主
3、班级道德场的构建,推动教师的成长。
1) 教师角色的转换,由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变成了引导者、合作者和陪伴者。
2) 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特别是理论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充实了自己的大脑。
十一、问题与思考。
1、班主任是关键。班级道德场的构建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也涉及到多种因素,而班主任在其中起到引领、协调的关键作用,是班级道德场建设的主心骨,这就对班主任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以课题为平台,努力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充实其文化底蕴,加强研究能力,强化设计艺术。有了班主任的高素质,才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和取得预期效果。
2、要用心经营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班级道德场的主导的文化价值取向,不是自然生成的,需要班主任带领老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提炼,才能形成。因此,班级有关成员在确立班级精神目标后,就要用心去经营。目前学校班级建设中,有意识、用心去经营的情况有,但程度不高,也就制约了班级道德场精神的培育,这需要学校强化这种氛围。
3、学校是大课堂。培养良好的班级道德场,做好课题建设,不可能仅仅依靠几个人去完成。学校的科研氛围非常重要。在一个强大的团队组织中,不仅仅是班主任们,还要全体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班级的良好精神面貌也就在一种良性竞争中展现出来。而课题成果实际上也不是某个班的,是属于全校性的。因此,做好课题建设,一定要构建全校大课堂,营造学校大氛围。
4、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转向内化与养成。当前,我国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采用开设专门的师德教育课的形式。这种方式虽然对教师的师德认识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它的作用很有限。我们应该从中灌输的师德教育方式中走出来,转向注重师德内化于养成的师德教育方式上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使教师真正从内心、从价值取向上认同师德规范,并自觉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从事教育事业。
2011.10.7
参考文献:
1、马超 《透视班级道德场:内涵和功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4.6
2、周玫主编 《德育与班级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