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7日上午11时,“冠军回家了——光启小学师生与奥运冠军吴敏霞、火亮见面会”终于将下了帷幕。这次活动,得到了区领导、教育局领导、以及其他领导和嘉宾的一致好评。此时,我们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这次活动得以圆满完成,与前期充分的准备分不开,与所有老师和同学的努力分不开。台上短短35分钟的时间,凝聚这之前三十多天,甚至更长时间,所有人的心血。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确,作为这次活动中舞台方面的负责人,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同时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为了拥有一个良好的舞台效果,连着一个多星期,每天下午3:30 ——4:30 ,我和丁靖、汤英,一起训练朗诵,虽然四楼电化室里开着空调,但每一次,我们都是汗流浃背,每个字音,每个表情,我们都不放过。星期六,我们还放弃休息,与两位音乐老师一起带着孩子去录音,为了保证录音效果,录音棚内不能呆很多人,徐茵、罗冬梅和我在录音棚内指导学生的朗诵与合唱,而汤英就像一个保育员,在走廊里管理孩子,这份辛苦,是可以想象的,但大家毫无怨言,为的就是同一个目标:把这次见面会做好。
见面会上,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区长,但领导的讲话却要我们自己准备。我和张文琦两个人一遍又一遍听着上周四区长来慰问时的讲话录音,领会着领导的意思,来写就这份领导发言,一直写到晚上8点多钟,终于完成。
在舞台上,最亮眼的就是主持人,我们在五(1)班选了一位小主持,但是主持稿一直到12号下午才拿到,正巧又碰上中秋节三天休息,训练、配合的时间只有一天,于是我跟小主持商定,周五晚上把主持稿背出来,周六只好放弃休息到学校排练,这一安排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家长还特地给孩子买了新的服装。周六,我们来到学校排练,一直练到满意为止。
应体育局的要求,见面会时间要尽可能简短。要满足这一要求,又不能删减程序,我们只能在紧凑上做文章,而这个紧凑,是一高强度的训练为基础的。周二上午,袁老师给全校师生进行了彩排,但由于我们学校学生不够灵活,这样一次彩排是肯定不够的,周二下午,汤英、丁靖、罗冬梅和我让所有参加表演的学生全部留下来,与主持人一起彩排,什么时候上台,什么时候下台,红领巾怎样献,鲜花怎么拿,孩子们的服装是否合适,每一个我们能想到的细节都排演了几遍,负责学生礼仪的高翔老师也一遍又一遍带着孩子们走台,身上的皮肤被太阳晒得一块一块泛红,也没有一句怨言,为的就是一个目标:把这次见面会做好。
见面会上,还有一段即兴采访的环节,没有现成的串联词,为了自然展现这一环节,我多次联系了跳水队的史教练,确定了到场的跳水队员,了解了他们的最好成绩,还联系老教师,让他们准备了发言稿,再根据他们的稿子,编写了采访提纲,事先与老教师进行了沟通,同时,利用两位奥运冠军在休息室的短短几分钟时间里,见缝插针,把这一采访过程中要提的问题,以及要冠军说的话,与他们做了交代,如果说,现场采访这一环节还比较顺利地话,这与事先完善的准备分不开。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切感受到,团结协作,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
光启小学 顾伟
2008年月17日